Published inDiskurs / Inschriften[Notes] 分眾網紅的時代:你想活出怎麼樣的人生?從「這群人」、「眼球中央電視台」停更,到呱吉的「上班不要看」無預警宣告解散,還有「木曜4超玩」的大幅度人事變動,某種程度這跟新舊媒介相互交錯的現象一致。內容創作者的代代更迭,就像是從報紙變成網路,網路生態圈內演化出社群媒體一樣的變化,只是目前改變的不是載體本身,而是生產內容的人。…Mar 14Mar 14
Published inDiskurs / InschriftenA Tale of Alienated Love and Its Omnipresent Ghosts: ‘Drive My Car’ and ‘Bergman Island’ as Two…Many articles have already drawn connections between ‘Drive My Car’ and ‘Bergman Island,’ but I find it unfortunate that most fail to fully…Dec 7, 2024Dec 7, 2024
Published inDiskurs / Inschriften[隨筆] 當「網紅」成為新聞記者,媒體產業的典範轉移時刻已經到來《天下》雜誌編輯顧問黃哲斌今天(12月7日)的貼文,提到「網紅變成記者」的擔憂,以及他從一個資深新聞工作者的視角擔憂,缺乏媒體工作專業的「網紅」如果製造新聞可能會造成另一波困境。Dec 7, 2024Dec 7, 2024
Published inDiskurs / Inschriften是誰寄生了誰? — — 《寄生上流》裡的環境與個體的敘事關係君王必須像提防暗礁一樣提防被人認為變幻無常、輕率淺薄、軟弱怯懦、優柔寡斷,他應該努力在行動中表現偉大、英勇、嚴肅莊重、堅忍不拔,使人們對自己抱有「誰都不要指望欺騙他或者瞞過他」的見解,這樣才能對抗一切陰謀,坐穩江山。— — Niccolò Machiavelli, Il…Oct 24, 2024Oct 24, 2024
Diary: 20240528最近跟不同朋友聊起一個困境,多少是因為對因為青島東路的集會頗有感觸,十年過去,困境還是困境,我想那不止是台灣的困境,而是不少國家的困境,從一個做議題切入觀點的編輯視角去談這個問題。May 30, 2024May 30, 2024
Diary: 20240330因為實體書本的茶壺戰爭,一邊求職一邊養病時我又重新把過往寫碩論的參考用書重讀(然後慢慢更新了這兩三年有哪些新的東西可以討論),接著又想起一月初遇到朋友聊起閱讀環境、編輯、寫作者(不只是評論,還是回到理想公共領域萎縮與社群媒體之間的連動關係)這些種種環境所共構的生態問題,重新再次回…Mar 30, 2024Mar 30, 2024
Published inDiskurs / Inschriften觸摸《記憶》乍現的聲響 — — 如何掛念(不)存在的歷史空間並使其顯現「掛念」(apprehension,此字有擔憂掛念和逮捕拘押兩種意思)一詞的雙重意義所指的 — — 人擔憂著被捕捉,但又不可能理解這個狀況。 — — 馬修.富勒(註1)Jan 26, 2024Jan 26, 2024
Daily / 231122:關於奇士勞斯基的隨筆(下)觀影的歷程是在照鏡子,鏡子造型各有不同,自我形象便會隨著個殊造型變化萬千,意識是水,語言是容器,但容器無法涵括所有水分承載的可能性,溢出的就讓它流失,結成冰的也許器皿與液體共同玉石俱焚,而化作蒸氣的則不復存在,譬如死亡輪迴又再生。Nov 21, 2023Nov 21, 2023